鋼結構屋蓋工程往往應用于大跨度建筑的屋面工程。其特點(diǎn)是建筑物墻體與框架為混凝土結構,只有屋蓋為鋼結構工程。鋼結構屋蓋工程彌補了混凝土結構房屋不能進(jìn)行大跨度的缺點(diǎn)。鋼屋蓋結構通常由屋面、檁條、屋架、托架和天窗架等構件組成。根據屋面材料和屋面結構布置情況的不同,可分為無(wú)檁屋蓋結構體系和有檁屋蓋結構體系。 一、無(wú)檁屋蓋結構體系 無(wú)檁屋蓋結構體系中屋面板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、鋼筋加氣混凝土板等。屋架的間距應與屋面板的長(cháng)度配合一致,通常為6m。這種屋面板上一般采用卷材防水屋面,通常適用于較小屋面坡度,常用坡度為1:8~1:12,因此常采用梯形屋架做為主要承重構件。 無(wú)檁體系屋蓋屋面構件的種類(lèi)和數量少,構造簡(jiǎn)單,安裝方便,施工速度快,且屋蓋剛度大,整體性能好;但屋面自重大,常要增大屋架桿件和下部結構的截面,對抗震也不利。 二、有檁屋蓋結構體系 有檁屋蓋結構體系常用于輕型屋面材料的情況。如壓型鋼板、壓型鋁合金板、石棉瓦、瓦楞鐵皮等。屋架間距通常為6m;當柱距大于或等于12m時(shí),則用托架支承中間屋架,一般適用于較陡的屋面坡度以便排水,常用坡度為1:2~1:3,因此常采用三角形屋架做為主要承重構件。當采用較好的防水措施用壓型鋼板做屋面時(shí),屋面坡度也可做到1:12或更小,此時(shí)也可用H型鋼梁做為主要承重構件。 有檁體系屋蓋可供選用的屋面材料種類(lèi)較多,屋架間距和屋面布置較靈活,自重輕,用料省,運輸和安裝較輕便;但構件的種類(lèi)和數量多,構造較復雜。在選用屋蓋結構體系時(shí),應全面考慮房屋的使用要求、受力特點(diǎn)、材料供應情況以及施工和運輸條件等,以確定最佳方案。 三、天窗架形式 在工業(yè)廠(chǎng)房中,為了滿(mǎn)足采光和通風(fēng)等要求,常需在屋蓋上設置天窗。天窗的形式有縱向天窗、橫向天窗和井式天窗三種。后兩種天窗的構造較為復雜,較少采用。最常用的是沿房屋縱向在屋架上設置天窗架,該部分的檁條和屋面板由屋架上弦平面移到天窗架上弦平面,而在天窗架側柱部分設置采光窗。天窗架支承于屋架之上,將荷載傳遞到屋架。 四、托架形式 在工業(yè)廠(chǎng)房的某些部位,常因放置設備或交通運輸要求而需局部少放一根或幾根柱。這時(shí)該處的屋架(稱(chēng)為中間屋架)就需支承在專(zhuān)門(mén)設置的托架上。托架兩端支承于相鄰的柱上,跨中承受中間屋架的反力。鋼托架一般做成平行弦桁架,其跨度一般不大,但所受荷載較重。鋼托架通常做在與屋架大致同高度的范圍內,中間屋架從側面連接于托架的豎桿,構造方便且屋架和托架的整體性、水平剛度和穩定性都好。 027# |